企业资讯

粘结剂是如何工作的呢

粘结剂是如何工作的呢

粘结剂的工作原理

粘结剂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在两个被粘物表面之间形成牢固的结合,其工作过程大致可分为润湿、渗透、扩散、形成化学键或物理吸附、固化成型等阶段,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润湿阶段

原理:润湿是粘结剂与被粘物表面接触的第一步,就像水滴在荷叶上会形成水珠,而在干净玻璃上会铺展开一样,粘结剂需要在被粘物表面铺展,以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根据杨氏方程,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程度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固体的表面能以及固液之间的界面张力。当粘结剂的表面张力低于被粘物的表面能时,粘结剂能够较好地润湿被粘物表面。

举例:在将胶水涂抹在纸张表面时,如果胶水能够迅速在纸张上铺展开,说明胶水对纸张有良好的润湿性;反之,如果胶水形成小水珠,则润湿性较差,会影响粘结效果。

渗透阶段

原理:对于一些多孔或粗糙的被粘物表面,粘结剂会渗透到表面的微小孔隙和凹凸不平处。这种渗透作用增加了粘结剂与被粘物之间的机械咬合力,就像钉子钉入木头一样,使两者结合更加牢固。渗透的程度取决于粘结剂的粘度、表面张力以及被粘物表面的孔隙结构和粗糙度。

举例:在木材粘结中,胶水会渗透到木材的纤维间隙中,当胶水固化后,木材纤维与胶水相互交织,大大提高了粘结强度。

扩散阶段

原理:在润湿和渗透的基础上,粘结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的分子会发生相互扩散。这种扩散作用使得两种分子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形成了一个过渡区域。扩散的程度受到温度、时间、分子大小和活性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时间延长、分子活性增强都有利于扩散的进行。

举例:在塑料粘结中,加热可以使塑料分子和粘结剂分子的运动加剧,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扩散,从而提高粘结强度。

形成化学键或物理吸附

化学键:某些粘结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化学键的强度远远高于物理吸附力,能够显著提高粘结强度。例如,环氧树脂粘结剂中的环氧基团可以与金属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使粘结剂与金属牢固结合。

物理吸附:除了化学键,粘结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分子之间还存在范德华力、氢键等物理吸附作用。这些物理吸附力虽然相对较弱,但在粘结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一些胶带的粘结中,主要是依靠物理吸附力将胶带粘贴在物体表面。

固化成型阶段

原理:经过前面的阶段,粘结剂与被粘物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结合,但此时的粘结强度可能还不够高。粘结剂需要通过固化反应,使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具有高强度和稳定性的三维网状结构。固化的方式有多种,如热固化、光固化、湿气固化等。

举例:在热固性塑料的粘结中,通过加热使粘结剂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坚固的网状结构,从而提高粘结强度和耐热性;在光固化胶水的应用中,紫外线照射会使胶水中的光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实现快速固化。

影响粘结剂工作的因素

被粘物表面性质:被粘物的表面能、粗糙度、清洁度等都会影响粘结剂的工作效果。表面能高的被粘物更容易被粘结剂润湿;适当的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加机械咬合力;而表面清洁度则直接影响粘结剂与被粘物之间的接触和结合。

粘结剂性质:粘结剂的粘度、固化速度、化学成分等对其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粘度过高会影响润湿和渗透;固化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操作时间不足,固化速度过慢则会影响生产效率;不同的化学成分决定了粘结剂与被粘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粘结强度。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粘结剂的工作产生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粘结剂的固化反应和粘结强度;湿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粘结剂吸潮,降低其性能。


1718411935121172.jpg